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核電項目在海南開工 |
|||
|
|||
|
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核電項目在海南開工
7月13日,中核集團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下稱“小型堆”)在海南昌江核電現場正式開工,該項目系全球首個開工的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型堆,標志著中國在模塊化小型堆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小型堆采用中核集團“玲龍一號”(ACP100)技術。該技術是中核集團通過十余年自主研發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功能模塊化小型壓水堆堆型,是繼中核集團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后的又一自主創新重大成果。2016年,“玲龍一號”成為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小型堆。
區別于傳統核電技術,模塊式小型堆技術具有小型化、模塊化、一體化、非能動的特點,安全性高,建造周期短,部署靈活,可以作為清潔的分布式能源,供電的同時可滿足海水淡化、區域供暖/冷、工業供熱等多種用途,適用于園區、海島、礦區、高耗能企業自備能源等多種場景應用。
7月13日,中核集團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下稱“小型堆”)在海南昌江核電現場正式開工,該項目系全球首個開工的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型堆,標志著中國在模塊化小型堆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小型堆采用中核集團“玲龍一號”(ACP100)技術。圖為施工現場。 中新社發 劉玄 攝
據介紹,“玲龍一號”發電功率12.5萬千瓦,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滿足52.6萬戶家庭生活所需。它的推廣應用可以減少中國化石能源的消耗,促進節能減排,對于推動核電安全發展和自主創新,為海南自貿港和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提供綠色能源保障具有意義。
目前,小型堆經過混凝土澆筑后進入養護階段,期間反應堆場的周邊廠房結構施工陸續展開,整個項目的建設周期為58個月,預計2026年建成。
據悉,中核集團在海南已建成中國最南端的核電基地,昌江核電等一批電力項目建成投產,扭轉了電力長期短缺的局面,為海南綠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中新網,記者劉霞)